目前,常见的组件辅助材料包括光伏汇流条、光伏互连器辅助材料有八种,包括光伏汇流排、光伏互连器、钢化玻璃、胶膜、背板、铝合金、硅胶和接线盒。

从成本端来看,辅助材料成本前五位分别是边框、玻璃、贴膜、背板、焊带。非硅成本的最高百分比在框架中。玻璃、胶膜和背板是光伏组件的核心辅助材料,对设备的最终性能有着重要影响。在下一节中,我们将解释这些辅助材料及其发展趋势。
1. 铝合金
顾名思义,挡板就是光伏组件的外框。封装后填充硅胶密封圈,起到固定和护边的作用。目前,常见的光伏组件框架是铝框架。其成本在各类模组中仅次于电池。是非硅辅料中成本最高的。
铝框生产门槛低,供应商多,竞争非常激烈。
2. 玻璃
光伏玻璃一般用作光伏组件的封装板。玻璃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。其耐候性、强度、透光率等指标对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和长期发电效率起着核心作用。
目前光伏玻璃主要有三种产品形态:
①超白压花玻璃
②超白加工浮法玻璃
③ 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(TCO)玻璃
光伏玻璃的发展主要带动上下游。当前的主要趋势分别是增加和变薄。
规模的增加主要受上游影响。由于硅晶圆尺寸的逐渐增长,作为封装面板的玻璃面板也必须同步增长以满足上游需求。
减薄:一是降低成本的需要,二也与光伏组件的设计有关。目前,部分双面组件采用双玻路线,双面玻璃封装。正反面均采用2.5/2.0mm厚度的玻璃,而非传统的3.2mm。这既是为了设备整体重量的减轻,也是出于成本的考虑。考虑到双面组件渗透率的持续增长,未来光伏玻璃薄化也将继续。
3.胶膜
封装膜一般由有机高分子树脂制成。薄膜与模块内部的电池直接接触,覆盖电池的上下两侧。它保护电池免受水蒸气和紫外线的伤害。
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胶膜有以下三种:
①透明EVA胶片
②白色EVA膜到
③POE薄膜
封装薄膜的发展也受到下游光伏组件设计的影响。虽然这两种EVA薄膜仍然是主流,合计市场份额接近80%。但其性能逐渐落后于下游需求,不能很好地解决PID问题。因此不适合在双面组件上应用,正在放弃市场份额。
PID 效应也称为电位诱导衰减。是组件的封装材料与其上下表层材料、电芯及其接地的金属框架之间,在高压作用下离子迁移导致组件性能下降的现象。这对光伏电池的使用寿命和转换效率具有显着的负面影响。
相反,POE胶膜的阻隔性能要好得多。特别适合应用在水汽敏感工艺路线,是PID效应的元凶之一。因此,随着下游需求的变化,POE胶膜被视为EVA材料的升级替代品。渗透率快速提升,2020年市场占有率已达25.5%,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。

4.背板
背板位于太阳能组件背面的最外层。保护组件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,起到防风雨绝缘的作用。因此,它需要具有高水平的耐高低温、紫外线辐射、环境老化和水蒸气阻隔、电绝缘等性能。
目前,市场上的光伏背板产品鱼龙混杂,缺乏统一的命名标准。该行业通常根据是否含氟/不含氟分为两类,并根据加工技术进一步细分。为了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,这里不再对不同的流程做具体说明。
随着双面组件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,玻璃背板和透明有机材料背板由于具有透光性而被纳入生产,其市场份额正在快速上升。
5. 光伏带
光伏焊带及汇流带 也被称为 镀锡铜带.是指在焊锡表面镀上厚度均匀的锡基的一类焊锡。 铜带.它用于细胞之间的连接 光伏组件 并起到导电测谎仪的作用。
这 光伏焊带及汇流带 市场是充分竞争的,议价能力很小。
光伏焊带及汇流带 是光伏组件焊接过程中的重要原材料。光伏焊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光伏组件的集流效率。并且对光伏组件的功率影响很大。